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海洋污染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環境而造成的污染,會損害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捕魚和人類在海上的其他活動,損壞海水質量和環境質量等。
2014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環境污染依然嚴重,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分別52280、41140和57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河流排海污染物總量居高不下,陸源入海排污口達標率僅為52%。監測的河口和海灣生態系統仍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赤潮和綠潮災害影響面積較上年有所增大。
海洋污染物依其來源、性質和毒性,可分為以下幾類:
(1)石油及其產品。
(2)金屬和酸、堿。包括鉻、錳、鐵、銅、鋅、銀、鎘、銻、汞、鉛等金屬,磷、砷等非金屬,以及酸和堿。它們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和影響其利用價值。
(3)農藥。主要由徑流帶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有危害。
(4)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爆炸、核工業或核艦艇的排污。
(5)有機廢液和生活污水。由徑流帶入海洋,極嚴重的可形成赤潮。
(6)熱污染和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工業冷卻水和工程殘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區的水溫,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響生物的新陳代謝,甚至使生物群落發生改變;后者可破壞海濱環境和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
中加環境檢測海洋海水水質檢測項目
適用項 | 檢測項目 |
海洋(涉海)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海水水質檢測; 海洋(涉海)工程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海水檢測; 海洋研究海水水質檢測; 近岸海域海洋環境質量與趨勢性監測; 陸源入海排污口及鄰近海域海水水質檢測; 典型海洋生態脆弱區海水水質檢測; 海水入侵與鹽漬化檢測; 近海岸一般工業用水(海水利用)海水水質檢測; 海水增養殖區、海洋保護區、濱海旅游度假區、 海水浴場等重要海洋功能區海水水質檢測; 赤潮(綠潮)等海洋環境災害調查與監測; 政府委托近岸海域海洋環境監督性監測; …… |
漂浮物質、水色、水溫、透明度、 臭、味、鹽度、懸浮物質、pH、 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葉綠素a、 氯化物、氨、亞硝酸鹽、硝酸鹽、活性磷酸鹽、總磷、總氮、 汞、鎘、鉛、六價鉻、總鉻、砷、銅、鋅、硒、鎳、 氰化物、硫化物、揮發性酚、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石油類、 有機氯農藥(六六六、滴滴涕)、 有機磷農藥(馬拉硫磷、甲基對硫磷)、 多氯聯苯(PCBs) …… |
依據《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護目標,海水水質分為四類:
第一類:適用于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
第二類:適用于水產養殖區,海水浴場,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
第三類: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游區。
第四類:適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
相關標準(點擊查看)
-GB 3097-1997 海水水質標準
-GB 17378.3-2007 海洋監測規范 第3部分 樣品采集、貯存與運輸
- GB 17378.4-2007 海洋監測規范 第4部分 海水分析
-GB 17378.7-2007 海洋監測規范 第7部分 近海污染生態調查和生物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