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溫煅燒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得,主要應用于冷藏易腐敗的食品(固態)、作致冷劑(液態)、制造碳化軟飲料(氣態)和作均相反應的溶劑(超臨界狀態)等。關于其毒性,研究表明: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沒有毒性,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則會使動物中毒。
十七世紀初,比利時醫生海爾蒙特(即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Jan Baptista van Helmont,1580年—1644年)發現木炭燃燒之后除了產生灰燼外還產生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并通過實驗證實了這種被他稱為“森林之精”的二氧化碳是一種不助燃的氣體,確認了二氧化碳是一種氣體;還發現燭火在該氣體中會自然熄滅,這是二氧化碳惰性性質的第一次發現。在海爾蒙特之后不久,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霍夫曼(Friedrich Hoffmann,1660年—1742年)對被他稱為“礦精(spiritus mineralis)”的二氧化碳氣體進行研究,首次推斷出二氧化碳水溶液具有弱酸性。
1756年,英國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Joseph Black,1728年—1799年)第一個用定量方法研究了被他稱為“固定空氣”的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在此后一段時間內都被稱作“固定空氣”。
1766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即亨利·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1731年—1810年)成功地用汞槽法收集到“固定空氣”,并用物理方法測定了其比重及溶解度,還證明了它和動物呼出的和木炭燃燒后產生的氣體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