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MTBF的數值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假設一臺電腦的MTBF為3萬小時,是不是把這臺電腦連續運行3萬小時檢測出來的呢?當然不是,否則有那么多產品要用幾十年都檢測不完。MTBF值的計算方法,目前最通用的權威性標準是MIL-HDBK-217(美國國防部可靠性分析中心及Rome實驗室提出并成為行業標準,專門用于軍工產品)、GJB/Z299B(中國軍用標準)和Bellcore(AT&T Bell實驗室提出并成為民用產品MTBF的行業標準)。MTBF計算中主要考慮的是產品中每個元器件的失效率。但由于器件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使用條件下其失效率會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在計算可靠性指標時,必須考慮這些因素。幾乎無法通過人工進行計算,但借助于軟件如MTBFcal和其龐大的參數庫,就能夠輕松地得出MTBF值。每天工作三班的工廠如果要求24小時連續運轉、無故障率P(t)=99%以上,則機床的MTBF必須大于4500小時。MTBF5000小時對由不同數量的數控機床構成的生產線要求就更高、更復雜了,我們這里只討論單臺機床:
如果主機與數控系的失效率之比為10:1(數控系統的可靠性要比主機高一個數量級),數控系統的MTBF就要大于5萬小時,而其中的數控裝置、主軸及驅動部分等主要部分的MTBF就必須大于10萬小時。
其實,我們不必關注MTBF值如何計算,只要知道選擇MTBF值高的產品,將給我們帶來更高的競爭力。當然了, 也不是MTBF值越高越好,可靠性越高機床成本也越高,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度可靠就行了。
MTBF即平均無故障時間,英文是“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具體是指產品從一次故障到下一次故障的平均時間,是衡量一個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僅用于發生故障經修理或更換零件能繼續工作的設備或系統),單位為“小時”。
具體來說,是指相鄰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工作時間,也稱為平均故障間隔。它僅適用于可維修產品。同時也規定產品在總的使用階段累計工作時間與故障次數的比值為MTBF。MTBF指標和計算方法(一般常用單位計算)
在單位時間內(一般以年為單位),產品的故障總數與運行的產品總量之比叫“故障率”(Failure rate),常用λ表示。例如網上運行了100臺某設備,一年之內出了2次故障,則該設備的故障率為0.02次/年。當產品的壽命服從指數分布時,其故障率的倒數就叫做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簡稱MTBF。
通常,我們在產品的手冊或包裝上能夠看到這個MTBF值,如8000小時,2萬小時,那么,MTBF的數值是怎樣算出來的呢,假設一臺電腦的MTBF為3萬小時,是不是把這臺電腦連續運行3萬小時檢測出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有那么多產品要用幾十年都檢測不完的。其實,關于MTBF值的計算方法,目前最通用的權威性標準是MIL-HDBK-217、GJB/Z299B和Bellcore,分別用于軍工產品和民用產品。其中,MIL-HDBK-217是由美國國防部可靠性分析中心及Rome實驗室提出并成為行業標準,專門用于軍工產品MTBF值計算,GJB/Z 299B是我國軍用標準;而Bellcore是由AT&T Bell實驗室提出并成為商用電子產品MTBF值計算的行業標準。
就MBTF本身而言,是關系著廣大消費者的穩定性指數。MTBF值越高,表示PC的穩定性越好。其實,國家為了保護廣大消費者的權益,規定PC產品的MTBF要達到一定的水平,中國對MTBF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的規定是4000小時。從正規的角度講,4000小時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值,它也是消費者可以感知到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