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5-02-03 16:12:52) 點擊量:780


發表時間:(2015-02-03 16:12:52) 點擊量:780
食品接觸材料:又稱食品包裝材料、間接食品添加劑,常見英文縮寫為FCMs(Food Contact Materials食品接觸材料)。
主要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分類
餐具:刀叉、碗、筷、勺、杯、碟等
廚具:鍋、鏟、砧板、不銹鋼廚房用具等
食品包裝容器:各種食品包裝袋、飲料食物盛裝容器等
廚房家電:咖啡機、榨汁機、攪拌機、電熱水壺、電飯煲、烤箱、微波爐等
兒童用品:嬰兒奶瓶、安撫奶嘴、嬰兒用飲水杯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指包裝、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用的紙、竹、木、金屬、搪瓷、陶瓷、塑料、橡膠、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觸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劑的涂料。
歐盟定義:食品接觸材料和制品
預期與食品接觸的;或已經接觸到食品且預定供作此用的;或可合理地預料會與食品接觸,或在正常或可預見的使用條件下會將其成分轉移至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活性和智能材料。
美國FDA定義:間接食品添加劑
指在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接觸的物質,以及盛放食品的容器,而這些物質本身并不用來在食品中產生任何效應。食品接觸材料出現于食品中,可能是由于這些物質向食品的遷移,或由于意外萃取而出現于食品中。
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問題主要來源:
食品接觸材料(塑料、涂料、樹脂類):感官指標、脫色試驗、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甲醛、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苯乙烯、銻、鍺、丙烯腈、己內酰胺,雙酚A,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DEHP、DINP、DNOP、DBP、DMP、DEP)
食品接觸材料(玻璃、金屬、陶瓷/搪瓷類):重金屬溶出量、鉛(Pb)、鎘(Cd)、鉻(Cr)、鎳(Ni)、砷(As)、銻(Sb)、鋅(Zn)
紙制品類(食品包裝用原紙):鉛(以Pb計)、砷(以As計)、熒光性物質、脫色試驗、大腸菌群、致病菌(志賀氏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
綜觀歐盟、美國、日本等國的核查通報的質量問題為:
陶瓷制品:鉛、鎘溶出量超標;
金屬制品:鎳、鉻、錳、鋅、鐵等金屬遷移量超標以及內涂層脫落;
塑料制品:甲醛、芳香胺等有害物質遷移量超標、鄰苯二甲酸酯超標以及有異味等。
食品接觸材料的重要安全性事件:
a、仿瓷餐具事件;
b、2005年8月報道的“PVC保鮮膜中DEHA事件”;
c、“一次性餐盒中填充工業石蠟和碳酸鈣事件”;
d、2006年6月“塑料桶裝食用油導致增塑劑遷移問題”;
e、2008年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報道某些食品包裝袋中苯殘留嚴重超標事件等;
f、2007年鄰苯二甲酸酯事件:日本查出了中國產的某品牌的瓶裝產品的瓶蓋里使用的PVC墊圈含致癌物質—鄰苯二甲酸酯。
各國檢測標準:
歐盟1935/2004/EC
適用材質:多種塑料、玻璃、陶瓷、不粘涂層、橡膠、硅膠等
美國FDA 21CFR Part 170-189
適用材質:樹脂及聚合物涂層、烯烴聚合物、尼龍、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密封墊圈、紙制品、橡膠、陶瓷等
德國LFGBSec.30 & 31(原LMBG)
適用材質:多種塑料、紙制品、不粘涂層、硅膠、橡膠、陶瓷、金屬合金制品等
法國DGCCRF 2004-64
適用材質:多種塑料、塑料復合材料、紙制品、橡膠、硅膠、鋁合金、不銹鋼、錫制品、鑄鐵、陶瓷等
意大利Ministerial Decree of 21 March of 1973
適用材質:多種塑料、硅膠、橡膠、陶瓷、玻璃、不銹鋼、有機涂層等
日本食品衛生法JFSL 370
適用材質:多種塑料、橡膠、硅膠、紙制品、金屬罐制品、玻璃、陶瓷等
韓國食品衛生標準KFDA
適用材質:多種塑料、硅膠、橡膠、再生纖維素薄膜、紙制品、玻璃、陶瓷、金屬等
中國GB
適用材質:多種塑料原料樹脂/成型品、環氧酚醛涂料、聚四氟乙烯涂料、復合食品包裝袋、紙制品、搪瓷、玻璃、陶瓷、橡膠、不銹鋼、鋁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