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關于某項目施工現場周邊相鄰影響檢測及分析
本文首先介紹了項目概況,闡述了檢測內容,對基坑施工前后房屋完損狀況進行了檢測,對房屋進行了傾斜及相對沉降測量,客觀評估了基坑施工對相鄰建筑的影響。在地下工程施工前為被檢測房屋建立初始數據,為地下工程完工后對周邊相鄰房屋進行復測和損壞評估提供依據。對相似項目的檢測評估有一定借鑒作用。
1 工程概況
該項目為奉賢區住宅項目,位于上海市奉賢區泰青公路以東,人民港陸以南,泰東港路以西區域,地塊西側為泰青公路,南側為居住小區、東側為泰東港路、北側為人民港路。該項目地塊南側擬建2幢20層高層、1幢18層高層,北側擬建2幢20層高層、1幢18層高層,4幢房屋總建筑面積為40388m2。基坑開挖深度為5.5m~6.0m。
該地塊南側為某小區15號、16號、17號和18號樓,某小區15號樓距離基坑距離約為13.7m,某小區16號樓距離基坑距離約為13.5m,某小區17號樓距離基坑距離約為14.0m,某小區18號樓距離基坑距離約為16.4m,均在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
某小區15號、17號和18號樓均為5層磚混結構房屋,均建造于2003年,平面呈矩形,東西方向總寬12.74m,南北方向總長43.44m,房屋室內外高差為0.6m,房屋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為14.1m。每幢房屋總建筑面積為2670m2。總建筑面積,10680m2。房屋開間主要為3.6m,進深主要為4.7m,并設有架空層。房屋主要承重墻體采用燒結普通磚和混合砂漿砌筑,墻厚度為240mm。除架空層樓板為預制板外,其他樓板和屋面板均為現澆板。房屋屋面為坡屋面。經了解該批房屋基礎形式均為預制樁+梁式基礎,預制樁采用250mm×250mm×20000mm鋼筋混凝預制方樁。
某小區16號樓為5層磚混結構房屋,建造于2003年,平面呈矩形,東西方向總寬12.74m,南北方向總長43.44m,房屋室內外高差為0.6m,房屋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為14.1m。房屋總建筑面積為2670m2。房屋開間主要為3.6m,進深主要為4.7m,并設有架空層。房屋主要承重墻體采用燒結普通磚和混合砂漿砌筑,墻厚度為240mm。除架空層樓板為預制板外,其他樓板和屋面板均為現澆板。房屋屋面為坡屋面。經了解該房屋基礎形式均為預制樁+梁式基礎,預制樁采用250mm×250mm×20000mm鋼筋混凝預制方樁。
2 檢測內容
損壞趨勢檢測一般包括三個階段,本次檢測屬于初始檢測,主要包括對房屋建筑結構情況及其完損現狀進行檢測,對相鄰工地施工情況進行調查判斷房屋受施工影響的敏感部位,布置監測點并設置初始值,并提出后續監測頻率及報警值建議,為后續檢測監測工作提供基本依據。
2.1房屋完損狀況檢測
采用文字、圖紙、照片或錄像等方法,記錄房屋結構、裝修、設備、非結構構件和建筑附屬物的損壞部位、范圍和程度。
2.2房屋變形檢測
現場對某小區15號、16號、17號和18號樓房屋的傾斜進行測量,檢測房屋實際變形情況;現場對房屋沉降進行測量,沉降觀察點位置、密度根據實際情況設置。
3檢查及分析結果
3.1房屋傾斜檢測
現場采用全站儀對房屋四周墻體或柱體進行垂直投影,測量其頂部相對底部偏移值,部分測點因現場通視條件限制無法測得偏移方向和偏移量。檢測房屋整體傾斜情況,并做好監測初始值。
3.2 房屋沉降檢測
3.2.1 房屋沉降觀測點布置
在能反映房屋位移特征的部位設置沉降觀測點,觀測點布置現狀詳見照片3.1。房屋已設有沉降觀測點并保存完好,利用已有沉降觀測點。由于此次監測房屋較為密集,以某小區4幢房屋作為一個獨立監測單元。在5倍基坑深度外共設置有3處基準點,基準點BM1高程設為4.00000m,BM2、BM3高程均由BM1引出,高程分別為3.94819m、3.89530m,各基準點距離基坑均超過50m,且均在5倍基坑深度以外,監測點位置、密度根據實際情況設置。
3房屋損傷狀況檢測
對房屋進行逐幢檢查,通過對現場的實地考察及詢問有關人員,房屋在使用過程中均未遭受過火災等災害。某小區15號、16號、17號和18號樓3幢房屋均位于該項目地塊基坑南側,該4幢房屋均建造于2003年,均為5層磚混結構房屋。
某小區15號、16號、17號和18號樓主要存在外墻墻面粉刷層裂縫、滲水發霉、粉飾層不規則裂縫、涂料層脫落、外圍墻粉刷層起皮脫落,部分雨水管破損等眾多不良現象。
3.4 房屋裂縫觀測
對受檢房屋墻體或構件裂縫寬度較大,且有代表性的裂縫情況進行整理記錄,以便后期進行跟蹤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