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不是您需要的服務?
前,在西安已實踐裝配式建筑,那么什么樣的叫裝配式建筑呢?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簡言之,就是“搭積木式”造房子,流水線上“生產”房子。昨天,記者就來到位于渭北工業園的陜西首個建筑產業化基地,看看這種工廠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門窗、墻壁等“零部件”是如何組裝成房屋的。
“一遇到霧霾天,建筑工地是被要求停工的,但是我們不受影響,因為我們是在廠房里生產‘零件’,現場只是吊裝而已。”西安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行政部張滿定向記者介紹“搭積木式”建房子的優勢,“預制混凝土構件是發達國家房地產開發的主流,也是未來趨勢,簡單說就是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像造汽車一樣的造房子,將房屋分解為多個模塊在工廠加工成半成品,運到工地現場像搭積木一樣安裝成高度穩固的房子。”
該公司技術研發部部長楊保弟將記者領進他們“組裝”好的一棟二層樓房內。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樓是剛建好還沒裝修的樣子,二樓則經過簡單裝修,且擺放了家具。兩層樓一共4戶。每戶建筑面積65平方米,包括兩室一廳,再加廚房和衛生間。因管線全部預埋在墻內,沒看到一根線,房屋看上去與普通住房無異。“這棟樓的墻板、樓板、屋面、墻面、窗戶、樓梯全部是在我們工廠內提前預制好,然后運到現場,通過吊車直接吊裝。先吊裝鋼柱、鋼梁,再吊裝樓板、內墻、外墻,將樓板嵌入鋼梁,然后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加固。拼裝速度快,而且可拆卸,重復利用。”楊保弟介紹。
很多人擔心,拼插起來的房子安全嗎,能建成高樓嗎?楊保弟表示:“相比傳統現場澆筑混凝土的濕作業模式,工業化生產的住宅施工速度快,品質也有保障,能徹底解決空鼓裂縫等常見質量通病。而且按照規定,80米以上的高層只能采用水平構建,也就是樓梯、樓板等。另外,國家和省上都有這方面標準,我們是按照8度地震烈度去設計和建設的。”記者了解到,裝配式建筑中柱與柱之間的連接采用“鋼筋套筒連接技術”。這項技術1972年傳入日本,經過不斷改進,現在最新技術是先在工廠將套筒(一種用于連接鋼筋的配件)的一端與鋼筋通過螺紋進行機械連接并固定,鋼筋另一端在施工現場使用高強度材料灌漿連接(把漿液壓送至建筑物裂縫,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滲性和穩固性)。這一技術在地震頻發的日本經過多年試驗,被認為安全可靠,可以在高層建筑中放心使用。
張滿定介紹,傳統建筑模式中,要先做墻面主體結構,然后貼上保溫層,在外面再做沙漿,“我們的是一體成型的三明治墻面,從流水線下來就已經是完整的了。僅這一項就能節約三分之一的工期。”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采用流水線式的生產建筑構建,除了會大幅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適性和耐久性,而且會節約大量的維護成本和運營成本。比如,可減少用工約50%,可以全天候生產;相比傳統方式可節水50%,節約木材80%,節約其他材料20%,降低能耗40%,減少垃圾90%“以我們剛剛完工的一棟六層建筑來說,我們只派去了安裝班組的6個人,他們的任務就是組裝,基本上4天蓋好一層。而傳統作業模式,光綁鋼筋的就得20-30人。”這樣一來,是否會造成大量建筑工人失業?張滿定認為,可以促進更多粗放型的廉價勞動力向產業工人轉變。
目前,這種建筑模式在西安市場推廣的效果卻不理想。張滿定感慨,“因為不了解,人們會考慮安全因素。此外,因為目前還沒有辦法進行規模化生產,所以,裝配式建筑生產現階段的成本要比傳統模式每平米貴100-200元。但在形成產業鏈之后,首先人工成本就會降低,隨之開發商成本也會減少,房價也會降下來。”楊保弟透露,目前蓮湖區紅廟坡的興盛家園項目就是他們做的。此外,還有兩個項目已經進入了設計階段。
這樣的裝配式房屋,敢住的舉個手!